Tag Archives: 中港

「半個或更多」香港人

兩地書_港漂十味

買這本書﹐為的是呂大樂主編﹐我是社會學出身,自然想知道社會學家策劃此書的目的。另外﹐其中一位是曾教過我的助教﹐也是原因之一。不過看完此書﹐本應是主角的十位港漂﹐他們的文章還不及呂大樂寫的一篇導讀好看。似乎港漂第一身描述只是能點出自身經歷﹐上不到那種需要冷眼旁觀才能達到的尖銳看法。

呂大樂一向擅長引用歷史片段來說明一個時代發生了甚麼事。他認為﹐「香港人」從來沒有甚麼標準可言﹐因為香港一直有各種移民﹐各有不同風俗﹐只有一些很模糊的共同準則﹐比上不足比下有餘﹐社會有點保障﹐人與人有不明文的信任感﹐有壞的地方也會改進。例如北角的福建、上海移民﹐有群人從來學不好廣府話﹐只參與區內同鄉網絡。可是幾十年後﹐他們某程度上都變成了香港人。即使回鄉安老﹐卻發覺已經吸收了香港人的看法﹐不再完全是那個鄉的人。

他所指的是﹐這數十年來的移民潮中﹐香港這地方好像各有自己的空間﹐過自己的生活﹐沒有人強逼你成為香港人。只要你願意在這地好好過生活﹐願意擁有一個家﹐你慢慢就會潛移默化成香港人。

起初我不喜歡概括某類人為蝗蟲。但以上的說法﹐確實是說明了香港這地方的一點做人道理。我有很多大陸來香港讀書的同學﹐有些廣東話跟本地人幾乎一樣。也許他們不是為了他日留在香港﹐但起碼這群人願意花點時間認識這地方﹐甚至慢慢地真的變成了思維相近的香港人。即使他們還保留住一些大陸的用語、習慣、圈子﹐但你不會討厭他們。

有些從來沒有學懂過廣東話﹐如某年在我宿舍旁邊房的那位﹐每天就是跟同鄉火鍋和溝女﹐我們從來沒有接觸﹐我不會認為他會成為香港人﹐但我也不討厭這位某某﹐自閉也沒甚麼。他日要走﹐自便。

最差的﹐是明明拿到這地給你的優勢﹐卻總是說香港這樣那樣不好﹐大陸比你好的多啊沒大陸養你會死的那些﹐就是蝗蟲了。其實你安自己的份﹐做你自己的事﹐香港人沒太強的大爺心態﹐不會阻你過你的生活。香港人冷淡﹐留空間給人﹐但是蝗蟲就是要吃掉你的空間﹐還說自己是對的﹐民憤就是這樣逼出來的。是這些人有意無意毀掉了香港冷淡間的人情﹐推人去到發瘋的邊緣﹐不得不擺起架勢保衛自己。

這十個人的故事﹐其實不提也罷﹐很冰山一角﹐他們在香港生活的時間也不過匆匆幾年﹐十個當中我認為有三、四個算是感受到了香港的味道﹐或許只有一、兩個會自覺為香港人﹐思維不再從大陸中心出發﹐轉到香港的視角﹐真正願意花心機長居於此地。

當中有個人提出「半港化」這概念﹐就跟呂大樂用的片段所說的差不多﹐半個香港人﹐半個大陸人﹐也許香港人的習性還更多一點﹐觀察算是不錯﹐也許因為是記者。中國收回香港十五年﹐香港人心從未回歸﹐大陸人卻不斷來到香港﹐雙方都需要時間。十五年就盤點這群港漂﹐從這本書得出的結果而言﹐是不太理想﹐比盡也只是半個港人﹐還在掙扎身份。十年之後再看這群人是否還留在香港﹐有多少吸收了香港的價值﹐得出的觀察應該更準確顯示融合的可能。

我指的融合是大陸融入香港價值﹐不是相反。

燈與文明

Image

「有一口氣,點一盞燈,有燈就有人」,《一代宗師》用了很多次「燈」做比喻,指的是繼後香燈,不論是武林、國家、還是整個文明。

我最感興趣的﹐是「中華」這種文化的傳承。電影初段,宮寶森年老,欲扶新人上位,他的心願是不只北拳南傳,南拳也北傳。這說的可以是功夫﹐也是國家。於他而言﹐當時民國四分五裂﹐南北應該一統﹐方能繼承下去。葉問卻不止如此﹐你看餅是武林和國家﹐我看到的是世界。傳下去就是傳下去﹐不用限於何處。

戰爭爆發﹐馬三投日﹐殺掉祖師﹐可看成是為保文化的一種選擇﹐打不過敵人﹐就唯有毫無尊嚴﹐求存於對方之下。宮寶森看化了﹐留給宮二一句「不問恩仇」,是要她好好活下去﹐不要再理武林。叔伯也勸宮二﹐各留一邊宮家的功夫﹐起碼還是留了﹐再打下去也無意義。結果宮二不理﹐執着於家族名譽﹐清洗叛徒﹐仇是報了﹐功夫和家族卻是傳不下去﹐即使到了香港﹐也是不教﹐從此隱沒於世。六十四手有多強﹐不願適應時勢﹐命運就是這樣。宮二說歷史上這類事多得是﹐只願望後﹐真是可悲。

反之﹐葉問家散人亡﹐已無後路﹐只能望前﹐怎樣寒酸﹐也要授拳謀生。中華來到香港﹐再沒有大陸的輝煌﹐掛名於工會會址之中﹐小混混不識好歹﹐幾個銅錢就自命大爺﹐豈及那仿佛連青樓都有文化得多的民國世界。可是葉問一眾宗師來港﹐重新適應﹐卻又能造出另一個新的武林,傳得多少是多少。

即使委曲求存﹐要是做人有尊嚴﹐文化的精髓還是能傳開﹐只要你願意把燈點下去。經歷戰火﹐中華再不可能有往日的輝煌。放下身段﹐融入香港的市井文化﹐雖然是有所改變﹐被逼融入現代社會﹐但總好過煙消雲散。有一段葉問脫去長衫,不習慣換上西裝,是不是他接受了在香港,就要接受香港的方式?慢慢地﹐功夫、或是中華文明成了香港的一部分﹐還竟然傳出世界。

一線天的支線也值得解釋。他的戲份剪得支離破碎﹐若要補完他的故事﹐除了他的特務身份要交代得更清楚﹐更重要的是補回他願意收徒弟前的一段經歷。隱沒於世理髮的他﹐本來不用教拳﹐為甚麼又願意收徒了?是甚麼令他決定要傳承他那門文化?導演怎麼剪也留下了收徒一幕﹐用文字說八極掌傳下來了﹐是宮二和葉問的另一參照。若會公開剪去片段﹐最好能找到這部分的解釋﹐這條線就完整了。

武林是逝去了﹐即使在香港重建﹐也不會再重造出一樣的那個武林。但是燈點了就是點了﹐怎樣改變適應也好﹐起碼能以各種形式傳下來。今天有甚麼中港矛盾﹐一定程度是中華傳在香港﹐融入西方現代文明﹐香港人心中覺得我們比你們這些「中國人」更有文化﹐你們身上卻甚麼也沒有傳到,只是一群未開化的蠻夷。